陳先才:“26條”助台企在大陸安穩發展壯大
中新網12月18日電 台灣《中時電子報》17日刊登廈門大學台灣研讨院教授陳先才的評論文章稱,不論是之前的“對台31條”還是此次的“對台26條”,政策出台的大背景都是希望推進兩岸融合發展。“對台26條”的出台就是為讓台企能在大陸更安穩地發展、壯大,這對台商們而言又是一次珍貴的發展機會。資料圖為2017年5月19日,台灣佳格廈門葵花油項目投產。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
文章摘編如下:
“缺資金”是大陸台商由來已久的經營難題。實際上,不僅台商如此,大陸許多本土中小企業也面臨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。但台商由於融資渠道比當地企業更有限,且有在台融資利率作比妞妞,較,所以在大陸融資的意願更低,缺資金問題更為突出。現在不少在陸台企都選擇在台灣貸款,然后再從台灣轉賬到大陸。這不僅手續繁瑣,還需要支出高額稅費。
目前,台商需在大陸的銀行存有一定現金才能進行質押貸款,這對中小微台企而言有不小困難。迩来公布的“對台26條”法子對台企貸款問題進行了試驗性解決。
其中第8條提到,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,可向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申請擔保融資等服務,可通過股權托管交易機構進行融資。允許台資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。
這在實際操作上,便是要設立一個基金會,專門面向台灣中小企業開放融資,實際上是拓展了台商的直接融資渠道。
筆者對福建台企進行了調查。盡管許多台企目前面臨成本上升、利潤縮減的問題,但他們也不願意搬走。因為企業生產必須與上下贱產業相配合,组成同一類型的產業集群。大陸作為世界加工廠多年,而且地大人多,已經具備完備的產業鏈。企業擔心若把廠房搬到東南亞,需要重新尋找新的產業鏈,而且產業鏈條的長度和完整度不一定比得上當前。
大陸明確,“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法子。”便是給予台資企業同等待遇,在台企碰着大陸境外進口商品的傾銷、補貼或進口激增承受損害或損害威脅時,可以受到大陸方面的反傾銷、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法子的保護。這對大陸台企抗擊外部風險、穩定經營十分重要。
大陸5G發展勢頭強勁,並主動對台企伸出了橄欖枝,明確台資企業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5G技術研發、標准制定、產品測試和網絡建設。換言之,大陸在搭建5G產業鏈時並不會把台企消除在外。台灣在電信行業一贯有較強競爭力,能否在大陸的5G時代分一杯羹全看台企自己實力。
别的,不論是之前的“對台31條”還是此次的“對台26條”,政策出台的大背景都是希望板橋汽車告贷, 推進兩岸融合發展。
此次提出“鼓勵各地根據地方實際,為台資企業增加投資供应政策支持。”便是為台企在大陸,特運彩計算機,别是大陸鄰近台灣的省市“開綠燈”,通過更多地方性政策,給予台商更多的便当與優惠。
大陸與台灣在融合性發展上還有很大空間支票借款,。台灣有近90%企業去痣藥膏,是中小企業,這些企業有技術、機械化程度較高、非常具有打破性,但規模較小,市場開發能力不足。若兩地企業能進行較深層次的融合,便可一起開發投資,一起開拓亞非市場,而不用僅盯著美國、日本這些傳台北當舖,統市場。與傳統市場对比,非洲市場大、人口多,經濟發展水平較低,對台資中小企業來說是個很好的發展機會。
除此之外,以往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鮮少有台企參與,此次大陸提出,允許台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法子參與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。而在貨物通顺方面,大陸表示要對台輸陸商品採取快速驗放,同時讓台企參與大陸行業標准的制定與修訂,這兩條法子都可提高台灣商品在大陸的競爭力。
總而言之,“對台26條”的出台就是為讓台企能在大陸更安穩地發展、壯大,這對台商們而言又是一次珍貴的發展機會。
頁:
[1]